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语言研究
    从莱斯格到布雷阿尔:十九世纪西方语义学史钩沉
    李葆嘉 刘慧
    2014 (4):  483-496. 
    摘要 (0 )  

    本文基于一手资料,梳理了早期西方语义学史(18251900)的来龙去脉:(1)19世纪20年代,德国莱斯格依据康德的人类纯粹理性,基于哲学取向和历史取向,首创了古典语意学(Semasiologie/Bedeutungslehre)这门新学科;(2)19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布雷阿尔以心理学思潮为背景,凸显语言心智规律的心理取向,再造为心智语义学(Sémantique);(3)到1900年,这门“意义的科学”已经在美国(Semasiology, 1847; Semantics, 1893)、俄国(Cемасиология, 1895)、西班牙(Semántica, 1899)和英国(Semantics, 1900)流播开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倒置动结式的致使性透视
    熊学亮 魏薇
    2014 (4):  497-507. 
    摘要 (0 )  

    本文以英语动结式为参照点,从致使关系的角度对汉语倒置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研究,认为该构式的致使义有词汇致使和构式致使两种情况,构式致使又可按动词的及物性分为及物致使与不及物致使,及物致使句中致事的语义允准条件具有 [致R性]特征,不及物致使句中的致使来自构式的 [致V性]特征,与主语的语义关系是间接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致使结构:最简方案视角下的研究及相关理论问题
    胡旭辉
    2014 (4):  508-520. 
    摘要 (0 )  

    本文基于最简方案的基本精神对英语致使结构做出系统解释。本文认为两类机制可能导致英语致使结构不被接受:(a)句法机制,即致使结构的句法推导无法完成;(b)句法外的界面机制,即在“概念意向”界面,句法运算获得的语义与现实世界知识不兼容。本文的研究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表明主流研究中广泛采纳的“事体分解”与“抽象致使谓词”都不该纳入句法结构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语方位词“上”的语法化考察
    黄小丽
    2014 (4):  531-542. 
    摘要 (0 )  

    本文主要考察日语方位词“上”的语法化现象。其训读うえ的语法化主要体现在接续助词性用法上,这是由日语的句法特点决定的。うえ由方位词演变为形式名词,在承接一个定语修饰时,通过重新分析,形式名词逐渐剥离出定中结构,并通过与助词的组合,形成接续助词。日语的形式名词大多具有这样的类型学特征。“上”的音读じょう则不能单独承接定语修饰,必须以后置词的形式依附在汉语词之后,与该汉语词共同形成接续助词性用法。此外,通过与汉语“上”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日汉方位词“上”各自的语法化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育(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跨语言句法结构相似性对二语句法加工的影响
    常欣 朱黄华 王沛
    2014 (4):  560-571. 
    摘要 (0 )  

    本研究分别以汉英高水平晚期双语者和法英高水平晚期双语者为受试,采用ERP技术,选取英语简化关系从句作为实验材料,同时考察跨语言句法相似与相异的句法属性对于二语句法加工过程的影响。就法英二语者而言,英语简化从句构成跨语言相似性句法结构;就汉英二语者而言,英语简化从句构成跨语言相异性句法结构。结果显示:对于英语简化从句中特有属性“格”的加工,汉英双语者和法英双语者的行为数据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正确率很高,反应时很快,这说明汉英双语者和法英双语者离线加工水平很高;但是二者都未出现表示自动化句法加工的LAN效应。这样的结果表明:无论对于句法相似还是相异属性的加工,不同母语背景的二语者都未出现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进而支持浅层结构假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学习者英语提升动词句法语义知识发展调查
    谢元花
    2014 (4):  572-583. 
    摘要 (0 )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学习者英语提升动词语义句法知识的发展路径及其潜在的习得困难。145名在校学生和22位英语母语者参与并完成了本研究设计的语法性判断测试。对所得数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英语提升动词语义句法知识的表征呈线性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大部分句法语义知识与英语母语者水平接近,只有提升结构虚指主语it和there的知识未能达到英语母语者水平,因此它们是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提升动词的潜在难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话语理解过程的可供性提取研究
    姜孟 赵思思
    2014 (4):  584-595. 
    摘要 (0 )  

    可供性提取是涉身认知语言理解索引假设模型所假定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本研究选取25名英语专业研究生为受试,采用2×2双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基于EPrime真假词判断反应时范式,考察他们汉、英话语理解中可供性提取的心理现实性及提取效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可供性提取过程,对于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两种语言的理解均具有心理现实性;(2)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在理解汉、英两种语言时,在可供性提取上表现出明显的母语优势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刊评介
    《意义与关联》评介
    朱海婷 林允清
    2014 (4):  625-629. 
    摘要 (0 )   PDF(86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Deirder Wilson & Dan Sperber (eds.). 2012. Meaning and Relevan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xiii+372pp.

    1. 引言

    1986年,Sperber & Wilson出版了《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标志着“关联理论”的产生。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心理学界以及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此书的第二版于1995年面世。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刊登了成百上千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另有几十部研究专著相继出版。那么,关联理论发展至今,其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是什么?Wilson & Sperber的《意义与关联》(Meaning and Relevance)一书2012年应时而生,对这个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回答。

    《意义与关联》共收录十五篇论文,其中十篇是Wilson和Sperber所作,其余五篇是他们与其他学者合作而成。文章有三篇是1995年之前发表的,其余12篇都是从1995年至今的作品。这些文章之所以被收录此书中,是因为其“在理论更新、理论修订或探讨该理论在诸多研究领域应用方面的贡献最为有用”(P. xi)。本文将对《意义与关联》一书中的十五篇文章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对此书做简要的评论。

    2. 内容简介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结构:理论、类型及实证的视角》述评
    黄健平
    2014 (4):  630-634. 
    摘要 (0 )   PDF(87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Malte Zimmermann & Caroline Féry (eds.). 2010. Information Structure: Theoretical, Typological, and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xv + 412 pp.

    语言的信息结构问题是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肇始于布拉格学派,发展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已知信息+新信息”的研究,成熟于Lambrecht(1994)对信息结构理论的全面阐释。布拉格学派的句子功能观涉及话题和语境两个层面的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小句/语篇层面的信息结构。Lambrecht(1994)指出,信息结构是句子的一种语法成分,在该成分中命题作为事件的概念表征与一定的词汇语法结构相匹配,并与使用和解释这些结构的交谈者的心理状态保持一致。由此看来,信息结构不仅涉及句法,还牵涉到说话人的心理过程,对信息结构的研究应当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Zimmermann和Féry编撰的本论文集,从理论、类型和实证三个视角对信息结构展开研究,内容全面系统,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1. 内容简介

    全书共15章,除了导言,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下面做简要介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的轮回:语言演变与语言机制》评介
    庄会彬
    2014 (4):  635-638. 
    摘要 (0 )   PDF(85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Elly van Gelderen. 2011. The Linguistic Cycle: Language Change and the Language Faculty. New York: OUP. xx + 464 pp.

    Elly van Gelderen教授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以研究语法化现象,尤其是语言演变轮回现象著称(2004,2009)。201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van Gelderen教授又一力作——《语言的轮回:语言演变与语言机制》,作者从不同的语言和语系发掘出大量语言轮回的例子,运用最简方案加以解释,力图在语法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一个经济模式,以此来反映人类使用语言的普遍能力。该书富有真知灼见,论析精辟入里,值得一读。

    1. 内容梗概

    全书共十一章,除去前言和结论,其余可归为四部分。下面分别做介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研究
    从详述类话语标记看翻译与现代汉语话语组织的发展
    秦洪武 王玉
    2014 (4):  521-530. 
    摘要 (0 )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话语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的一个表现是,表达话语进程的手段更加丰富,也更依赖话语标记组织话语。本文从详述类话语标记入手描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促成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相对于清末民初的旧白话,现代汉语详述类话语标记的频次和类型均出现不断扩增的倾向。这一变化是汉语自然发展的结果,但短时间内发生急速变化显然需要外力推动。历时类比分析显示,二十世纪早期白话文翻译推动了汉语详述类话语标记的使用,但汉语是出于自身补缺、改良和发展的需要选择性地接受翻译语言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育(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The bottlenec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umyana SLABAKOVA
    2014 (4):  543-559. 
    摘要 (0 )  

    Explaining why some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s are easy or difficult to acquire in a second language has become a prominent current concern in generativ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research.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findings on the L2 acquisition of functional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Bottleneck Hypothesis argues that functional morphemes and their features are the bottleneck of L2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of universal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flows smoothly (Slabakova 2006, 2008, 2013). The article surveys experimental studies supporting this view. A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s discussed, namely, that an enhanced focus on practicing grammar in language classrooms is beneficial to learner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师资状况调研
    郑书九 刘元祺
    2014 (4):  596-604. 
    摘要 (0 )  

    本世纪以来,我国西班牙语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西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拥有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文对全国西语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宏观调控、设立准入门槛、分类指导、主管部门支持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英译李太白——闻一多与小畑薰良译诗对话的文化考量
    黄焰结
    2014 (4):  605-615. 
    摘要 (0 )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1922年在美国出版了英译的《李白诗集》。四年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与小畑就英译李白展开了一场译诗对话。本文考察后发现,小畑英译李白采取了变通的“厚翻译”策略,目的是移植中国文学以便让英语读者接受和尊重中国文化,但其译文也受制于当时的汉诗英译文化规范。另一方面,闻一多对小畑的翻译批评既是个人诗歌翻译主张的体现,又是新月派翻译诗学的张扬,应和了新诗格律运动对五四新诗流弊的反拨与反思,展现了新月派的诗歌翻译文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楼梦》法译本的“深度翻译”及其文化传递
    李雁
    2014 (4):  616-624. 
    摘要 (0 )  

    国学者阿皮亚提出的“深度翻译”是一种与文化传播有关的翻译理论。本文以《红楼梦》法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深度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法译本中透显的文化现象,分析译者如何将中国古典文化展示给法语读者,并根据“realia理论”和“副文本”理论总结出“深度翻译”的类型和具体实施方法,使这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